导读在文学创作中,通感是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段,它打破了传统的感觉界限,让不同的感觉之间实现了交流和转换。这种手法不仅丰富了语言的表现力,也为读者提供了更加立体和丰富的阅读体验。本文将探讨如何在文学作品中通过通感手法来实现感官融合的鉴赏。一、什么是通感?通感(Synaesthesia),也称为联觉或共感觉,......
在文学创作中,通感是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段,它打破了传统的感觉界限,让不同的感觉之间实现了交流和转换。这种手法不仅丰富了语言的表现力,也为读者提供了更加立体和丰富的阅读体验。本文将探讨如何在文学作品中通过通感手法来实现感官融合的鉴赏。
一、什么是通感? 通感(Synaesthesia),也称为联觉或共感觉,是指一种感觉器官的感受作用转移到另一种感觉器官上去的现象。在文学作品中,通感的运用使得文字不仅仅停留在视觉、听觉、触觉等单一感官层面,而是巧妙地将它们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审美效果。例如,当我们看到“那声音如同春风拂面”这样的描述时,我们不仅仅是听到了声音,还感受到了柔和的风吹在脸上的温暖与舒适。这就是通感所带来的感官融合的效果。
二、通感手法的类型 1. 视听结合:这是最常见的一种通感形式,如用色彩来形容声音或者用声音来比喻色彩。比如,“他的笑声像是一串银铃般的音符”,这里的“银铃般”就是一个典型的视听结合的例子。 2. 视听触结合:这种类型的通感往往涉及到对物体质地或情感状态的描绘,如“她的歌声像是温暖的阳光轻轻抚摸着我的脸颊”。 3. 嗅视结合:通过气味来唤起视觉形象,或者是反过来,用视觉形象来表现气味的特点,如“这花香让我仿佛看到了一片绚烂的花海”。 4. 味触结合:食物的味道常常会让人联想到某种质感或是情感,如“这个蛋糕尝起来就像是在舌尖上跳起了华尔兹”。 5. 其他混合型:除了上述几种常见的组合外,还有可能存在其他的混合型通感,如用温度形容颜色,用重量形容声音等等。
三、如何鉴赏通感作品 1. 理解作者的意图:在鉴赏过程中,首先要明白作者为何要在作品中使用通感。是为了增强表达的情感强度?为了营造特定的氛围?还是为了丰富读者的想象空间? 2. 感受多重感官刺激:通过通感,我们可以感受到文字背后的多维度的信息。尝试去体会这些不同寻常的联系是如何引发你的内心共鸣的。 3. 联想与想象:好的通感往往能激发读者的想象力,引导他们从已知的感觉领域跨越到未知的领域。试着跟随作家的指引,展开自己的联想之旅。 4. 品味语言的美妙:优秀的通感不仅是概念上的创新,也是语言艺术的高超体现。欣赏其独特而精妙的措辞,以及它在语境中的和谐融入。
四、经典案例分析 以中国现代作家朱自清的名篇《荷塘月色》为例,其中有一段关于荷花和月光的描写: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
在这段文字中,朱自清使用了多种形式的通感。他不仅用视觉来表现月光和水流的状态,还将月光比作牛乳和轻纱,使读者在阅读时既能看到光线的柔和,也能感受到物体的质感和纹理。同时,他用听觉的语言——“泻”、“落”、“静”等词——来描绘月光洒落的场景,进一步增强了文字的多感官特性。这段文字通过对不同感觉的交织和转化,成功地为读者构建了一个既有视觉美感又有触觉真实感的意境世界。
五、总结 在文学作品中,通感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技巧,为读者提供了一次又一次超越常规感官界限的旅行。通过通感,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文本的内涵,感受到文字背后所蕴含的复杂情感和深刻哲思。因此,学会鉴赏通感作品对于提升我们的阅读能力和文化素养有着重要意义。让我们带着一颗好奇的心和对美的敏感,走进那些充满奇幻魅力的文学世界吧!
热门标签